45歲的王先生,最近發現自己小便時尿液的表現和平常不一樣,不僅顏色很黃,而且還伴有很重的異味,每次早上小便完,尿味總在廁所里很長時間才散去,妻子也因此常常抱怨。
隨著時間過去,王先生的小便顏色越來越深,尿臭味也越來越重,察覺到不不對勁后,他趕緊去看醫生,經檢查發現王先生被診斷為腎炎,還好發現及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王先生的情況也好轉。
很多人說,排尿好不好可以看出腎臟功能的好壞,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尿液是如何生成的。尿液其實是腎臟的直接產物ADVERTISEMENT
尿液的形成是經過身體的層層篩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身體的健康,通過觀察小便的次數、時長、尿液的顏色和氣味等,或能反映出一些健康問題,那一泡健康的尿液應該是怎樣?
一是排尿的時長應該在21秒左右,如果每次排尿的時間超過60秒的話,則要警惕可能是前列腺功能異常所致; 二是排尿的頻次,一般成年人每日的排尿量在1.5L左右,次數在6~7次,其中排尿多數會在白天,夜間排尿的次數應該為0~1次; 三是尿液的顏色,正常尿液顏色和第一道茶水一般,為淡黃透亮色,飲水量較少的時候顏色為深黃色; 四是尿液的氣味,正常情況下會帶有氨味,但不刺鼻。如果尿液的味道較為特殊的話,需要警惕可能是疾病所致。
尿液是腎臟代謝的產物,我們可以通過尿液來輔助判斷腎臟功能是否正常,但這并不是唯一的標準。
尿的大部分組成都是水,其次是體內的各種代謝廢物或一些藥物的代謝成分等,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尿液的顏色主要是取決于各種代謝物質的含量。
上文提到,健康的尿液顏色應該為淡黃透亮色,會隨著飲水量的增減而發生顏色變化,飲水量多的時候顏色會變淺,反之則會變深。
那排尿很黃、尿味很大,到底暗示什麼?是上火嗎?
從生理性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種:
喝水太少:在身體缺水時,腎小管重吸收會隨之增加,繼而讓尿液變得濃縮、色素比例增加,排出的尿液量會減少,且顏色也會發黃、味道也更重。 食物影響:大量攝入胡蘿卜等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會導致尿液的顏色變黃,但排尿量不會受到影響。 服用藥物:服用核黃素、痢特靈、大黃等藥物,也會導致尿液顏色變黃,且尿液還會帶有一些藥味。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的原因,排尿很黃,尿味很重還有可能是以下疾病的信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