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叔今年66歲,和老伴兒兩人一起生活在鄉下,一兒一女都已成家落戶大城市,平常工作很忙。
孩子們想接兩口子到城里一起生活,但兩個老人覺得不自在,堅持留在老家。畢竟,在村里能出門和鄰里聊聊天,生活環境也非常熟悉。劉大叔今年的生日正好趕在國慶,兒女們就都帶著孩子回來了。
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劉大叔忍不住多喝了幾杯酒,兒女和老伴兒都勸不住,沒一會兒便喝多了,回屋里睡覺。
孩子們在外面邊幫忙收拾邊聊天,很是熱鬧。過了兩個小時后,孩子們想叫劉大叔吃晚飯,卻發現他仰面躺在床上,嘴唇發紫,身上還有不少嘔吐物,已經沒了呼吸。急忙撥打120送到醫院,還是沒能搶救回來,確診是酒后嘔吐物堵塞氣管誘發的猝死。
酒精與肝癌等多種癌癥有關,為了身體健康,盡早戒酒才是正確的做法,那你知道一個月不喝酒,身體會發生哪些改變嗎?
英國倫敦皇家自由醫院曾經做過一項實驗,研究人員通過對輕度飲酒者(每周1.5瓶葡萄酒)、中度飲酒者(每周3瓶葡萄酒)、重度飲酒者(每周4瓶葡萄酒)三組受試者戒酒后的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
戒酒一個月后輕度飲酒者肝臟硬度、細胞活素分別下降了14%,收縮壓下降了6毫米汞柱。
中度飲酒者細胞活素下降了36%,收縮壓下降了9毫米汞柱。
重度飲酒者細胞活素和肝臟硬度分別下降了40%和15%,收縮壓下降了10毫米汞柱。
足以可見戒酒一個月后,這些飲酒者的健康在慢慢恢復,尤其是有助于降低血壓。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研究證實了短期內戒酒有降低肝病、高血壓及癌癥的發生風險,而且有助于改善睡眠品質,讓情緒更加緩和。
那一口酒到底如何傷害我們的身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明松分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
短期內大量喝酒,會損傷消化道、食管、胃部、腸道等,濃度越高的酒對消化道黏膜的損傷越嚴重,輕的會導致潰瘍、糜爛、炎癥,重則會引發大出血。
長期飲酒,則可能引發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甚至導致「酒精性腦病」,一不喝酒就渾身不舒服。
經常有人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但事實是經常喝小酒,比偶爾喝大酒更傷身。
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研究,由韓國大學醫學院及首爾大學安南醫院完成,通過對978萬名未患房顫的受試者進行追蹤隨訪,結果發現每周的飲酒次數是後來確診房顫患者的最大風險因素。每天飲酒的人比偶爾喝大酒的受試者房顫風險更大,每周喝酒少于一次的參試者風險是最小的。
尤其是這幾種飲酒方式,無異于慢性自盡!
多種酒混合在一起:混合飲用多種不同的酒,發生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更高,種類不同的酒精性飲料也不能混著喝。 空腹猛喝酒:空腹猛喝酒很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還可能引發低血糖。空腹時飲用超40度的高度數酒,還可能會加速腸癌的發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